设为首页         

资讯内容 Content

[ESC2008]2008 ESC 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更新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编辑:国际循环网 时间:2008/9/9 16:11:00    加入收藏
 关键字: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诊断与治疗指南 

    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日益升高,正逐渐成为心血管疾病的最后通道和顽固堡垒。自2005年ESC制定急性(Eur Heart J 2005:26:384-416)和慢性(Eur Heart J 2005:26:1115-1140)心力衰竭指南以来,在这一领域又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B型利钠尿多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BNP)及心脏再同步化(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CRT)在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逐渐得到证实,循证医学证据也更加坚实。在刚刚闭幕的ESC 2008年会上再次更新了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新指南针对的对象不只是心内科医生,也包括其他参与心力衰竭防治的医护人员;此次更新同时涵盖了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主要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心力衰竭的定义
    指南对心力衰竭进行定义时加入了目前对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最新认识:心力衰竭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患者具有以下特点:
    1. 典型的心力衰竭症状:在休息或运动时出现气短、呼吸困难、乏力、疲劳或踝关节肿胀。
    2. 典型的心力衰竭体征:心动过速、呼吸急促、第三心音、心脏杂音、肺部啰音、胸腔积液、颈静脉压力增高、外周水肿、肝肿大、腹水及恶液质等。
    3. 静息状态下有关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的客观检查证据:心脏扩大、超声心动图可见心脏结构或功能的异常、BNP升高。

二、心力衰竭的分类
指南在对心力衰竭分类时强调了时间的重要性,即分为:新发心力衰竭、短暂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

三、心力衰竭的病因
指南强调心力衰竭的病因主要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肌病和心脏瓣膜病。

四、心力衰竭的诊断
对于心力衰竭的诊断,指南着重强调了BNP/NT-proBNP的作用,不仅仅用于排除心力衰竭,也可用于确诊。超声心动图对于心力衰竭的诊断是必要的检查,但不能单纯依赖左室射血分数(LVEF),后者对判断患者预后的价值更大。


五、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
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方面,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拮抗剂和利尿剂等,在此次指南更新中并没有重大的变化。但对于应用了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后仍有心力衰竭症状的患者是否继续使用ARB和醛固酮拮抗剂,目前的证据仍然不够充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他汀类药物是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一大新亮点,此次指南更新建议应用他汀类药物以降低心血管疾病住院率(IIb)。 

六、心力衰竭的器械治疗
关于体内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的使用,大量的试验已经证明了ICD对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对于植入ICD的指证还有争议。2005年的指南建议以LVEF 30%-35%作为植入ICD的指证,此次更新则修改为LVEF<35%,建议的级别没有变化。无症状患者是否植入ICD,本指南没有进行讨论。

关于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现有的证据不能证明CRT或CRT-D孰优孰劣,指南均作为IA类建议进行推荐。 

七、强调了患者的参与是心力衰竭治疗成功的关键
指南再次强调,患者的参与是心力衰竭治疗成功的关键,并为心力衰竭患者和医生搭建了新的交流平台:http://www.heartfailurematters.org/

   评论发言          
 
京ICP备15014970号-5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2008-2022 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