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因素控制是管理稳定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基础,但临床实践中通常做的并不好。此外,关于危险因素控制的预测因素尚未得到临床随机试验证实。近期,发表与《循环:心血管质量与结局杂志》(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Quality and Outcomes)的一项研究对相关预测因素进行探讨。
ISCHEMIA试验(保守和有创治疗健康效果比较的国际研究)中,随机将患至少1种中度诱发缺血性和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随机分配至初始采取有创治疗策略的有创治疗组和初始采取保守治疗策略的保守治疗组,两组均辅助最佳药物治疗方案。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确认在随机试验开始1年后LDL-C(<1.8 mmol/L或70 mg/dl)或收缩压(<140 mm Hg)达标的预测因子。截至2019年1月28日,研究人员收集了ISCHEMIA试验中所有随机化受试者的相关数据,包括基线和试验开始1年后的LDL-C值和收缩压。基线状态下,在3984例合格的受试者中(占5179例总人数的78%)中,35%LDL-C水平达标,65%收缩压达标。试验开始1年后,LDL-C的达标率提高到52%,收缩压的达标率提高到75%。在调整各项混杂因素影响后,结果显示,具有年龄更大(每10年中,OR=1.11;95%CI:1.03~1.20)、低基线LDL-C水平(每0.26 mmol/L或10 mg/dl,OR=1.19;95%CI:1.17~1.22)、使用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OR=1.30;95%CI:1.12~1.51)、非白人种族(OR=1.32;95%CI:1.07~1.63)和居住于北美地区(OR=1.32;95%CI:1.06~1.66)等特征的人群1年期LDL-C达标率改善更显著。此外,1年期LDL-C达标情况存在性别差异,女性达标率低于男性(OR=0.68;95%CI:0.58~0.80)。同时,在收缩压改善方面,具有较低的基线收缩压水平(每10 mm Hg中,OR=1.27;95%CI:1.22~1.33)和居住于北美地区(OR=1.35;95%CI:1.04~1.76)特征的人群,1年期收缩压达标几率更大。
ISCHEMIA试验结果提示,高龄、性别、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低基线LDL-C水平和居住于北美地区可预测1年期LDL-C达标情况,低基线收缩压和居住于北美地区可预测1年期收缩压达标情况。研究人员认为,进一步的研究可针对调查性别差异、国际实践模式以及医生行为对风险因素控制的影响等方面展开。
参考文献
Jonathan D. Newman, Karen P. Alexander, et al. Baseline Predictors of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and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Goal Attainment After 1 Year in the ISCHEMIA Trial. Stroke.Originally published13 Nov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