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急性PE管理中,溶栓治疗的比例尚不清楚,相对于标准抗凝治疗的优势仍存争议。
方法:本研究入选宾夕法尼亚州186个急诊医院的15,116例初诊为PE的患者(2000年1月到2002年11月)。对比观察接受溶栓治疗和未接受患者倾向指数校正后的死亡率,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建立30天内死亡率模型,Poisson回归方程建立住院死亡率模型。
急性肺栓塞患者的溶栓治疗和死亡率
Thrombolytic therapy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acute pulmonary embolism
背景:急性PE管理中,溶栓治疗的比例尚不清楚,相对于标准抗凝治疗的优势仍存争议。
方法:本研究入选宾夕法尼亚州186个急诊医院的15,116例初诊为PE的患者(2000年1月到2002年11月)。对比观察接受溶栓治疗和未接受患者倾向指数校正后的死亡率,采用logistic回归方程建立30天内死亡率模型,Poisson回归方程建立住院死亡率模型。
结果: 15,116例患者中,仅356例(2.4%)接受溶栓治疗。溶栓患者30天总体死亡率为17.4%,未接受者为8.6%。对应的住院死亡率分别为19.6和8.3每千人天。然而,溶栓相关死亡风险会随着接受溶栓治疗的倾向而变化:随着溶栓患者倾向指数分布5分值由低到高排列,30天死亡OR值依次为2.8(P = 0.007)、3.9(P < 0.001)、1.8(P = 0.09)、1.0(P = 0.98)和0.7(P = 0.30)。住院死亡风险率也能观察到相似图形。
结论:在这项大样本急性PE住院患者研究中,溶栓治疗使用率并不高。对于根据就诊时特征并不适合溶栓的患者,住院和30天死亡风险似乎增加,但对于有相对较高接受溶栓预测可能性的患者并非如此。
专家点评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科 陆慰萱):
急性PE中约5%为大面积PE,大面积PE的住院病死率可达30%,溶栓治疗是它的适应证,循证医学证据表明与抗凝治疗相比,溶栓治疗可明显降低大面积PE的病死率。但对约占急性PE30%的次大面积PE而言,溶栓治疗尚存争议,有资料显示抗凝治疗对次大面积PE有效安全,而且可使治疗简单化,甚至可以避免安装腔静脉滤器。北京协和医院对一些大手术后发生的急性次大面积PE的患者采用抗凝治疗也取得了有效安全的效果,因此急性PE溶栓治疗的相关研究值得进一步拓展。目前,我国急性PE溶栓治疗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控制不严格,与本文报道相差甚远,甚至有些医院竟有约70%的PE患者采用了溶栓治疗,从而使出血风险大大增加,因此我们应当严格控制溶栓治疗的适应证,避免将溶栓治疗应用于不适合溶栓的患者,最大限度的降低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