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idemiology of post-operative venous thromboembolism in Asian patients. Results of the SMART venogr
背景和目的:亚洲患者术后无症状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尚不确定。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行髋或膝手术治疗而未接受药物预防血栓的亚洲患者的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包括无症状的深静脉血栓。
设计和方法:这是一项关于一队连续亚洲患者的前瞻性观察性研究。主要研究结果是经静脉造影检测无症状或证实有症状的静脉血栓栓塞,或出院后猝死。术后5-14天所有患者行双侧静脉造影。随访1个月。
结果:共有386例行髋关节置换术(n=160)或膝关节置换术(n=226)的患者(年龄中值:65岁,女性占63.7%,体重指数=30 kg/m2: 15.4%)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326 例(84.5%)有可评估的静脉描记图。主要结果发生率为36.5%(119例患者,99%可信区间:29.7-43.7)。有症状的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为0.9%(3例患者,99%可信区间:0.1-3.3)。随访中(358例患者术后的随访中位数是33天),有症状的静脉血栓栓塞发生2例另外偶发事件。多变量分析证明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持续时间和术前1周内抗生素治疗是出院后静脉血栓栓塞或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解释和结论:亚洲患者中,骨科大手术后无症状和有症状的静脉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很高。这些结果提示应在这些患者中进行血栓预防。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 关振鹏点评: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是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致死性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最严重的后果,也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最主要的致死原因。目前DVT 与PTE被认为是同一种疾病过程在不同部位和阶段的两种表现形式,二者共属于静脉血栓栓塞症,在预防、诊断和治疗上都需给予系统、全面的重视。对此西方国家早已形成共识,并在术前术后进行积极的预防。
在中国虽然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于2005年和2007年分别制定了《预防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专家建议(草案)》和《预防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南草案》并在全国得到推广,但仍有许多中小城市的骨科医师缺乏对VTE的重视。主要原因如下:
首先,对亚裔人种的早期报道显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VTE的发生率低于西方国家,围手术期是否进行预防存在争议;其次,虽然近来越来越多的亚洲学者经调查研究认为其总的发病率接近欧美国家,但数据多来自各个国家单个中心的研究。
因此亚洲多中心的流行病学调查得到重视,2002年在亚洲进行了首次骨科大手术后DVT发生率的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亦即AIDA研究,初步结果显示,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7个国家和地区中骨科大手术患者的DVT发生率很高为41.0%,与西方国家接近,其中近端DVT发生率为10.2%。本次SMART研究做了进一步的多中心调查,与AIDA相比,研究更集中于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术,从单纯的DVT调查扩展到VTE调查,并增加了有症状VTE的发生率调查,得出的结论同样接近欧美国家。另外该研究还对许多DVT危险因素进行了多变量分析,指出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持续时间和术前1周内抗生素治疗是出院后静脉血栓栓塞或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该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亚裔人种骨科大手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高发病率,对于增加国内中小城市骨科医师对VTE的重视有很大的临床指导意义。从而表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常规预防VTE的发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