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资讯内容 Content

[ESC2008]口服抗凝剂的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一项前瞻性、多中心注册研究——STENTICO
Antiplatelet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oral anticoagulant undergo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stenting: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registry STENTICO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作者:M.Gilard 编辑:国际循环网 时间:2008/8/29 10:56:00    加入收藏
 关键字:抗凝剂 三重抗栓治疗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二重抗血小板治疗 

    目的:长期口服抗凝剂(OAC)的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支架治疗则需要接受三重抗栓治疗,即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OAC。然而,回顾性研究显示三重抗栓疗法会增加不良事件的发生。本项研究首次采用前瞻性、多中心注册研究的方式评价二重抗血小板治疗和三重抗栓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方法:2005年6月~2006年9月,长期QAC治疗且在法国的40所心导管室接受PCI治疗的所有患者均被纳入STENTICO注册研究。施行PCI术前,由医疗小组决定每位患者OAC治疗的继续或中断。我们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生物学数据、OAC治疗的指征以及PCI之外的其他治疗。同时收集患者住院期间以及PCI术后2~12月的临床资料。

    结果:前瞻性分析359例患者(男性占83%,年龄71±10岁)的病情特点后,我们归纳出OAC治疗指征:心房颤动(66.6%),瓣膜病(11.8%),肺栓塞与深静脉血栓(12.3%)以及各种复合病变(12.3%)。A组包括234例患者(65.2%),停用OAC,仅接受二重抗血小板治疗,平均停用OAC治疗的时间为 22±31天;B组包括125例患者(34.8%),接受三重抗栓治疗,即二重抗血小板的强化治疗联合OAC治疗。两组间性别、年龄、心血管危险因素、PCI治疗的适应征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度方面均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B组多采取桡动脉径路(65.6% vs 43.8%, P= 0.003),较少使用药物洗脱支架(33.3% vs 24.8%; P= 0.021),较少使用血小板糖蛋白IIb /IIIa受体拮抗剂(5.6% vs 8.5%; P= 0.023)。

    A组脑卒中的发病率为3%,B组脑卒中的发病率为0.8%(P= 0.17)。依据GUSTO标准,A组和B组中重度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2.1%和 6.4%(P= 0.042)。我们发现在这些发生出血事件的人群中,股动脉径路发生出血事件的风险为9.9%,而桡动脉径路发生出血事件的风险为3.8%(P= 0.02)。

    结论:该前瞻性、多中心注册研究证实在OAC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二重抗血小板治疗会增加PCI术中、术后出血事件的风险。必要时暂时停用OAC可减少出血事件的发生,然而却有增加脑卒中风险的趋势。经桡动脉径路的PCI,出血率低,因而较传统的股动脉径路而言更具优越性。

   评论发言          

相关视频

 
京ICP备15014970号-5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2008-2022 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