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性猝死、心房颤动所致卒中是目前全球性问题,且心脏性猝死是心脏疾病的首要死因。尽管我国心律失常的防治工作发展趋势良好,但在心脏性猝死的一、二级预防方面还是相对薄弱。4月22下午,在第二十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新闻发布会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亚洲心血管病医院苏晞教授、沈阳军区总医院王祖禄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曹克将教授、上海瑞金医院吴立群教授、安徽省立医院严激教授、北京医院杨杰孚教授共同出席了“2016年中国大陆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注册数据的发布会”。发布会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华伟教授担任主持。
张澍教授首先介绍了2016年中国大陆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注册数据的相关数据。根据张教授的介绍,数据来源包括网络直报系统数据、各省市自治区质控上报,以及来自各厂家的统计数据。综合来看,2016年我国大陆地区起搏器植入总量为 73 080 台,相比 2015 年增加约10%。ICD、CRT植入总量分别为 2607台和 2854 台。相比各省市质控中心人工统计数据,厂家提供的数据则可能更接近临床真实植入数量,起搏器总植入例数为 80 017 台(单腔占比 31%),ICD为 3694 台,CRT为 3951 台(CRTP 占比 43%)。另外,我国2016 年各省市自治区质控上报导管消融总量为 132 504 例,超过 10 000 例的有:北京市 13 796 例、广东省 11 760 例、四川省 11 084 例。
随后,王祖禄教授介绍了2016年军队系统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相关数据。他表示,2016年为军改的关键年,在各级的努力下,军队医院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数据上报比较顺畅,但发展欠平衡,有待进一步推广提高。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有所发展,但仍需向部分地方医院学习,奋起直追。
苏晞教授对左心耳封堵术介入诊疗情况进行了介绍。苏教授提出,自从2014年左心耳封堵术在国内批准上市,目前植入数已超过2000例,患者平均年龄为70岁,并且以持续性心房颤动为主。
随后,严激教授、周胜华教授和曹克将教授分别就 2016 年安徽省、湖南省和江苏省心律失常介入诊疗质控展开汇报。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家媒体记者争相提问,发布会在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