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评分系统在心脏手术后严重败血症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4/8/7 17:26:1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心血管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与止血系统功能有很强相关性。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额外致病因素。俄罗斯医学科学院Rogalskaya E等的该研究评估日本急诊医学学会(JAAM)DIC严重程度标准对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心血管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与止血系统功能有很强相关性。体外循环下心脏直视手术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额外致病因素。俄罗斯医学科学院Rogalskaya E等的该研究评估日本急诊医学学会(JAAM)DIC严重程度标准对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研究入选38例严重败血症患者,平均57岁。入选标准为严重败血症临床症状(SIRS+感染部位+≥2个器官衰竭),且内毒素活性分析结果≥0.6、降钙素原水平≥2 ng/ml。通过临床评估及X线检查结果证实呼吸机相关肺炎为感染源。采用ACL TOP 700分析仪测定止血系统标志物浓度。在严重败血症确诊时及确诊后3天根据JAAM指南评估DIC严重程度和器官功能障碍。所有数据均以中位数和四分位间距表示。

  研究发现,严重败血症患者术后早期即存在DIC综合征。其中,63%有显性DIC,37%存在非显性DIC。但显性与非显性DIC患者的APACHE Ⅱ及SOFA严重程度并无差异,与非显性DIC患者相比,显性DIC患者28天死亡率更高(50% vs. 29%)。

  结果表明,在心脏外科手术后出现败血症患者中,显性DIC是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素。JAAM的DIC评分系统有助于预测患者生存率降低。

版面编辑:张楠  责任编辑:侯丹丹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心脏手术败血症DIC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