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往的TST试验提示,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控制在70 mg/dl以下可降脑血管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但该策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演变的影响尚不清楚。
既往的TST试验提示,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控制在70 mg/dl以下可降脑血管粥样硬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但该策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演变的影响尚不清楚。日前,Circulation杂志刊载来自法国的TST-PLUS研究,评价了两种不同LDL-C目标控制水平下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事件。
年龄50~59岁之间的健康人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在66到731 μm之间,并以10 μm/年的速度增加。既往报道的治疗卒中靶向(TST)试验表明,在2860例缺血性卒中合并脑血管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患者中,LDL-C目标值为<70 mg/dl相较于LDL-C目标值为90-10 mg/dl,在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方面具有优势,但此控制水平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尚不清楚。
这项来自法国的治疗卒中-斑块超声研究(TST-PLUS),413例患者被随机分配至两个LDL-C治疗目标组:低目标组LDL-C<70 mg/dl(n=201),高目标组LDL-C为100±10 mg/dL(n=212)。研究人员通过他汀类药物,并根据需要添加ezetimibe以实现上述LDL-C治疗目标。
在基线和治疗的第2、3、5年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随机分组患者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进行测量。研究的主要结局是新诊断的颈动脉分叉或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比较组间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变化(见图1)。
图1. 应用M′Ath软件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结果显示:中位随访3.1年,低目标组的LDL-C浓度为64 mg/dl(1.64 mmol/L),高目标组为106 mg/dl(2.72 mmol/L)(见图2)。
图2. 两种控制目标患者的LDL-C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与高目标组相比,低目标组患者的新诊断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相似:46/201(5年率,26.1%)和45/212(5年率,29.7%)(见图3)。
图3. 随访期间新诊断的颈动脉斑块
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的变化在较高目标组为?2.69 ?m(95%CI:?6.55~1.18),在低目标组为?10.53 ?m(95%CI:?14.21 ~?6.85),组间绝对差异为?7.84 ?m(95%CI:?13.18~?2.51;P=0.004)(见图4)。
图4. 平均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CA-IMT)变化(95%CI)
该研究表明,在缺血性卒中和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70 mg/dl(1.8 mmol/L)的LDL-C目标值并没有降低新诊断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但与90~110 mg/dL的LDL-C目标值相比,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缓解作用更大。
参考资料:
Amarenco P, Hobeanu C, Labreuche J, et al.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Evolution When Targeting a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Concentration <70 mg/dl After an Ischemic Stroke of Atherosclerotic Origin. Circulation. 2020;142(8):748-757. doi:10.1161/CIRCULATIONAHA.120.046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