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0年2月19~21日,国际卒中大会在美国第二大城市洛杉矶盛大举办。该会议一直致力于推进脑血管疾病和脑健康的科学研究和治疗进展。会议将会有1700多场关于基础、临床和转化科学方面的精彩演讲,以促进更有效的治疗。临床方面主题主要包括社区危险因素、紧急护理、急性神经影像学、急性血管内和急性非血管内治疗、卒中病因诊断、脑大动脉疾病、住院治疗等;基础方面主题主要包括血管生物学、卒中恢复的基础和临床护理、预防策略、血管认知障碍、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神经危重症护理、血管畸形以及正在进行的重要临床试验等。现撷取部分精彩内容,以飨读者。
LBP1-病毒Tlr3介导感染可诱导幼鼠大脑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和血管变形
作者:美国Zinaida S Vexler等
背景
儿童动脉缺血性卒中(CAIS)是导致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这方面的关注不多。临床研究表明,多达80%的CAIS病例,首先出现动脉病变,并且病毒感染导致儿童动脉病变。研究者最近开发了一种新的CAIS模型来研究CAIS的发病机制,显示出周围免疫细胞在急性血管功能障碍和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
了解病毒感染如何提高幼鼠血管的敏感性,并最终促使CAIS的发生。
方法
将病毒模拟/TLR3激动剂Poly:IC(5 mg/kg,i.p.)或PBS用于产后18天(P18)C57BL/6小鼠,用药6~72 h后测定脑部血管渗漏(白蛋白-647 i.v.)、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活性(酶测定)和骨髓细胞累积(流细胞测定)。脑部骨髓细胞浸润通过免疫荧光测定。
结果
应用Poly:IC后24~72h可诱导皮层和纹状体发生进行性血管渗漏。与对照组(~200 ΔRFU/μg蛋白;P=0.02;n=6)相比,Poly:IC可诱导皮层中的NE活性,应用后6 h达峰值(~2500 ΔRFU/?g蛋白),72 h稳定下降(~800 ΔRFU/?g蛋白)。与PBS相比,应用Poly:IC后6 h(n=6)、24h(n=5)和72 h(n=3)周围骨髓细胞皆显著增加。与NE活性增加一致,研究者发现应用Poly:IC后6 h出现暂时性中性粒细胞偏斜免疫反应(P=0.01;n=6)。研究者正在研究单核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在造成雄性和雌性小鼠血管功能障碍中的作用,以及先前病毒感染对CAIS预后的影响。
结论
病毒模拟Poly:IC可诱导幼鼠脑血管渗漏,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中性粒细胞活化。了解骨髓细胞如何促进幼鼠血管功能障碍可能引导我们发现治疗儿童动脉病变的新疗法,减少CAIS的发病和复发。
LBP10 - 局部动脉内抗瘦素治疗保护Ca1神经元细胞免受局灶性缺血和再灌注损伤
作者:以色列Jacob Schneiderman等
背景
据介绍,局灶性缺血后脑缺血半暗带中表达的瘦素对脑缺血和再灌注(IR)损害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然而,研究者最近的研究表明,血管器官中局部合成的瘦素可促进恶性重塑。研究者假设,抵消离散大脑区域中的瘦素活性,会在再灌注损伤后保持神经元细胞活力。
方法
年龄12周的C57BL6雄性小鼠(48)接受双侧颈总动脉(CCA)结扎。12分钟后,通过将瘦素拮抗剂(LepA)(20μg)或盐水(控制)注入右颈内动脉进行右侧CCA再灌注。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左侧CCA持续结扎。进行了H&E染色以及smad2石蜡切片免疫组化、STAT3通路和caspase3 Ag测定。
结果
15只LepA和14只盐水注射小鼠存活了5天。H&E染色表明,与盐水对照组相比,注射LepA的小鼠右海马CA1锥体细胞的存活性增加(P<0.001)。左海马CA1区域的细胞损伤在两个治疗组(P=0.4)中是具有可比性的,与右半球的CA1损伤无关。具有广泛CA1损伤的对照小鼠在CA1周围显示出大量的STAT3阳性微胶质/巨噬细胞和分散的pSTAT3阳性细胞,没有检测到pSMAD2信号。相比之下,注射LepA的小鼠在右侧CA1中未显示STAT3或pSTAT3信号以及大量pSMAD2信号。控制组小鼠在CA1区域存在Caspase3信号,而注射LepA的小鼠缺乏该信号(P<0.05)。
结论
局灶性IR中瘦素活性的局部抑制可能通过预防凋亡来保持海马CA1神经元细胞的活力。这种局部动脉内LepA注射策略作为减少局灶性脑再灌注损伤的一种新疗法可能具有临床潜力。
LBP6-血清Netrin-1增高与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良好预后相关:前瞻性多中心研究
作者:中国Daoxia Guo等
背景
同型半胱氨酸(Hcy)通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抑制血管生成与卒中预后相关。Netrin-1可针对潜在的炎症发挥作用,并且可以调节血管生成以及血脑屏障的维护。研究者之前发现,血清netrin-1增加与缺血性卒中的更好预后有关,但对Hcy是否影响它们之间的关系仍有待阐明。
假设
netrin-1与缺血性卒中预后的关系受Hcy状态的影响,而netrin-1升高可能对伴有高Hcy的缺血性卒中患者有更多益处。
方法
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抗高血压试验(CATIS),共有3346名缺血性卒中患者参与了这一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主要终点是在卒中后3个月出现死亡和重大残疾(改良Rankin量表分数≥3)的组合。
结果
Netrin-1与主要终点之间的关联被Hcy状态显著改良(交互 P=0.020)。多变量调整后,当比较两个极端三分位数时,高netrin-1与高Hcy患者主要终点风险降低有关(优势比0.51;置信区间95%,0.35~0.75;趋势P<0.001),但是在低Hcy患者中没有出现这种相关性(优势比1.00;95%置信区间,0.68~1.47;趋势P=0.993)。在高Hcy患者中,对数转换netrin-1的每1-标准偏差增加都与较低的主要终点几率相关(优势比,0.75;95%置信区间,0.64~0.87),并观察到netrin-1与主要结果风险之间的线性关联(线性P=0.001)。
结论
netrin-1增高可能是高Hcy缺血性卒中患者更好的预后预测因素。
WMP37-通过血管重建治疗的烟雾病(MMD)患者的神经并发症负担
作者:美国Smit D. Patel等
背景
烟雾病(Moyamoyadisease,MMD)是一种累及Willis氏环的慢性狭窄闭塞性血管病,通常表现为缺血性或出血性卒中。先前的研究表明,直接或间接的颅外-颅内旁路(EC-IC)是MMD的有效治疗;然而,手术出院后神经并发症的负担鲜有人知。
目的
该项研究旨在于患者重新入院时确定实施了血管重建术的与未行该治疗的MMD患者的90天再入院率(90-DRR)和神经并发症。
方法
研究者分析了2010~2015年全国再入院数据库(NRD)的数据。通过ICD-9出院代码437.5确定MMD,血管重建(EC-IC)患者使用39.28。通过SAS 9.4进行数据分析,分别使用Rao Scott Chi-square测试和学生t检验测试分类和连续变量。
结果
总共4902个MMD临床索引事件,其中实施了血管重建手术的有1840个,未实施的有3062个。相比之下,治疗组的90-DRR为14.72%(再入院N=271/索引病例N=1840),未实施血管重建组为34.75%(再入院N=1064/索引病例N=3062)(P <0.0001)。进行血管重建术的MMD基线特征为平均年龄(Mean+SE)41±0.6 vs. 40±0.5(P=0.20),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1.6±0.04 vs. 1.8±0.05 (P=0.0004),女性:男性=3:1。两组特定原因的再入院率报告如下表。
结论
分析显示,与未行该治疗的患者相比,实施了血管重建治疗的患者90天再入院率明显减少。MMD和缺血性卒中是两组在出院后90天内重新入院的首要原因。据报告,治疗组出现抽搐发作1例
WP184-卒中康复支持小组:住院多学科卒中支持小组的可行性评估
作者:美国Jade Ann V Diaz等
背景
卒中对患者和护理人员来说都是影响生活的重大事件,卒中的恢复在身体、社会和情感方面影响患者的生活。卒中发生后应该立即开始生活新常规转变,最好是在医院住院期间实现。大多数支持小组存在于医院环境之外,且在卒中发作之后数周到数月才会面。创建卒中康复支持小组(RRSSG)是为了弥合住院和门诊设置之间的差距。
目的
RRSSG旨在每周为卒中幸存者和护理人员在住院期间提供一个服务平台。小组会议期间,与会者了解卒中后面临的挑战类型、可用的康复服务以及出院后的预期。患者出院后可再回到同一支持组。
方法
RRSSG于2018年11月推出,由护士和卒中病例管理者确定每周RRSSG会议的候选人,会议由卒中幸存者志愿者、病例管理者以及身体和社会医学部门协助组织,出院前向患者及其护理人员发出邀请。他们收集了7个月的数据,并分析了以下情况:患者人口特征、卒中类型和出院处置。
结果
在7个月期间,514名出院患者诊断为卒中,其中24.3%的患者参加了RRSSG治疗。人口特征统计为女性53.7%,平均年龄为66岁;白人/欧洲人占33.1%,西班牙裔/拉丁裔占36%,18.0%为非裔美国人,10.8%为亚洲人,2.1%属其他。出现缺血性卒中的患者占61.6%,脑内出血30.4%,蛛网膜下腔出血11.2%。更多接受RRSSG治疗的患者出院后到急性康复医院(6.5%RRSG vs. 1.8%非RRSG,P=0.04),而出院后回家(54.0% RRSSG vs. 55.5% 非 RRSSG)和到专门护理机构(27.3% RRSSG vs. 20.1% 非 RRSSG)的患者没有差别。
结论
建立和维持住院多学科卒中每周支持组是可行的。未来的目标是评估住院支持小组对卒中知识的掌握、药物依从性、卒中后抑郁症、复发性卒中和再入院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