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中国专家在AHA】心房颤动的新肺静脉源性理论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17/11/27 15:23:24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肺静脉(PV)是触发心房颤动(AF)的主要来源。但是,肺静脉肌袖快速电激动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肺静脉(PV)是触发心房颤动(AF)的主要来源。但是,肺静脉肌袖快速电激动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日,于美国-阿纳海姆召开的AHA 2017科学年会上,来自我国上海胸科医院的秦牧博士发布一项中国研究(Abstract 21164: New Pulmonary Vein Derived Theory of Atrial Fibrillation),该研究对AF的新肺静脉源性理论(在肺切除患者中AF发病与PV负荷代偿性增加有关)进行了验证。

 
    研究者上海胸科医院秦牧等共计入选128例患者,分为三组:左全肺切除患者47例(组1),右全肺切除患者21例(组2),阵发性AF患者(对照组)60例。术前对所有患者行超声心动图及CT检查,然后行PVI治疗,并在随访1年期间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
 
    结果发现,组1及组2患者在肺切除数十年后发生阵发性AF,各组间左心房直径无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组1患者的LSPV及LIPV平均直径较大[(17.2±1.4 )mm vs. (13.6±1.0)mm和(14.7±1.2)mm vs.(9.9±0.9)mm,P<0.01];组2患者的RSPV及RIPV直径也明显较大[(15.1±1.3) mm vs.(13.2±1.3)mm 和(14.5±1.1)mm vs.(10.2±1.2)mm,P<0.01]。此外,组1及组2所有PV残端中均可记录到电活动。在对侧PV隔离后,组1及组2中分别有91.5%和85.7%的患者AF得以终止。随访期间,三组患者的AF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结论:在全肺切除患者中,AF的PV源性机制依赖于对侧PV负荷的代偿性增加,部分PV介导的AF难以进展为持续状态。
 
 

  

 
   

版面编辑:张冉  责任编辑:任琳琳



心房颤动新肺静脉源性理论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