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神经内科]抗血栓治疗优于动脉内膜切除术:再努力,进步可期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8/7/30 16:29: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背景:抗血小板是脑缺血事件二级预防的重要方式。这一前瞻性研究旨在评估目前针对颈内动脉高度狭窄的患者现行的抗血小板治疗,即神经病学家、卒中医师和心脏病学专家所提及的动脉内膜切除术。 患者和方法:我们所纳入的患者颈内动脉狭窄> 70% (根据NASCET 标准),这一前瞻性评估考虑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和现行抗血小板治疗。

Antiplatelet therapy prior to carotid endarterectomy--still room for improvement

背景:抗血小板是脑缺血事件二级预防的重要方式。这一前瞻性研究旨在评估目前针对颈内动脉高度狭窄的患者现行的抗血小板治疗,即神经病学家、卒中医师和心脏病学专家所提及的动脉内膜切除术。 患者和方法:我们所纳入的患者颈内动脉狭窄> 70% (根据NASCET 标准),这一前瞻性评估考虑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和现行抗血小板治疗。在7个月的观察期间,235例患者按计划进行了颈动脉内膜剥离术。他们平均年龄为70岁(从42岁到95岁),91例患者为女性(39%),144例为男性(61%)。122例患者(52%)为症状性ICA狭窄。113例(48%)为无症状性ICA狭窄。

结果:235例患者中,29例因怀疑ICA狭窄而使用了低分子量肝素或维生素K拮抗剂,但最终排除了诊断。因此,对206例(88%)经医师处方使用了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进行了评估,在这些患者,77例(37%)(42例为症状性ICA狭窄[41%]t和35例无症状性ICA狭窄[34%])选择接受手术而非抗血栓治疗,多数患者接受了术前阿司匹林治疗(106例, 51.5%) 13 例(6%接受了氯吡格雷治疗和10例 (5%) 接受了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 结论:超过三分之一的患者尽管存在高度ICA狭窄,但在等待颈动脉内膜剥离术期间未接受任一抗血小板治疗。这一治疗实践并不符合现行指南,应对患者进行教育迫不容缓。

版面编辑:何迎



脑缺血抗血小板血栓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