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对相关随机临床试验进行了荟萃分析,以评估UFH和LMWH对再梗死、死亡、卒中和出血的影响。 纳入了14项临床试验,总共25,280例患者(1239例用以比较皮下注射UFH/安慰剂或不用肝素;16 943例用以比较LMWH/安慰剂;7098例用以比较皮下注射LMWH/UFH)。住院期间皮下注射UFH不降低再梗死的发生(3.5%比3.3%;OR,1.08;95%CI,0.58/1.99)和死亡(4.8%比4.6%;OR,1.04,95%CI,0.62/1.78);同时不增加大出血(4.2%比3.4%; OR, 1.21; 95% CI, 0.67/2.18),但增加了微量出血(19.6%比12.5%;OR, 1.72; 95% CI, 1.22/2.43)。在住院期间/7天之内,与安慰剂相比,LMWH使再梗死降低了大约1/4(1.6%比2.2%; OR, 0.72; 95% CI, 0.58/0.90; 需要治疗的人数 [NNT]=167);死亡降低了10%(7.8%比8.7%;OR, 0.90;95% CI, 0.80/0.99;NNT=111);但是增加了大出血(1.1%比0.4%;OR, 2.70;95% CI, 1.83/3.99;NNH=143)和颅内出血(0.3% 比0.1%;OR, 2.18;95% CI, 1.07/4.52;NNH=500)。LMWH对死亡的降低效应在30天时仍明显。与普通肝素相比,LMWH在住院期间/7天之内降低再梗死约45%(3.0%比5.2%;OR, 0.57;95% CI, 0.45/0.73;NNT=45),而死亡的发生(4.8%比5.3%;OR, 0.92;95% CI, 0.74/1.13)或大出血的发生率增加二者间无差异(3.3%比2.5%;OR, 1.30;95% CI, 0.98/1.72),但增加微量出血(22.8%比19.4%;OR, 1.26;95% CI, 1.12/1.43);对再梗死的降低效应在30天时仍明显。 结论:对接受阿司匹林和溶栓剂治疗的STEMI患者,皮下注射UFH并不减少再梗死和死亡。LMWH治疗4-8天,与安慰剂相比减少再梗死约1/4、死亡约10%;而与UFH比较则再梗死降低约一半。这些数据说明LMWH在这种情况下是理想的抗凝血酶药物。
专家点评(周玉杰 教授): 低分子肝素(LMWH)与普通肝素(UFH)比较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不需实验室监测、使用方便等优点,已证实在许多血栓性疾病中其抗凝优势不次于甚至优于UFH。在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中,2002年ACC/AHA与ESC指南均将LMWH与UFH的证据水平升为A级,并且倾向于推荐LMWH优于UFH。但是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溶栓治疗后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应用普通肝素与低分子肝素疗效的差异目前仍不清楚。英国Daniel教授报道的荟萃分析证实了STEMI溶栓治疗后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应用UFH不能减少再梗死和死亡的发生,而LMWH应用4至8天与安慰剂相比可显著减少再梗死和死亡的发生,与UFH相比可显著减少再梗死的发生。提示在STEMI溶栓治疗后接受阿司匹林治疗的抗凝治疗时应该优先应用LMWH。此荟萃分析结果为STEMI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抗凝治疗提供了充分、有力的临床依据。但现阶段由于新的指南还没有制定,临床医生将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UFH和LMWH,但在不久的将来肝素是否能完成它的使命,退出历史舞台,我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