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 姜铁民 吴振军)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46岁,以不稳定性心绞痛入院。
既往有糖尿病、吸烟史。
心脏超声显示:心功能正常,LVEF60%。
2002-12-3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前降支中段于对角支分出处80%狭窄,对角支开口80%狭窄(图1)。当时于前降支植入AVE 4.0*24mm支架(金属裸支架),术后即刻效果良好(图2)。
10个月后(2004年9月)因再发心绞痛住院,行冠脉造影检查见前降支支架内再狭窄80%(图3)。给予植入VISION 3.5*28支架支架后效果良好(图4),患者服用氯吡格雷1 年后建议停用氯吡格雷,继续口服阿司匹林。
患者于术后2年半(2007-4-8)因再发胸痛1小时住院,住院心电图显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给予口服阿司匹林、波立维+欣维宁静推及静滴维持48小时三联抗血小板治疗。即刻冠脉造影显示前降支支架内血栓形成(图5)。再次植入TAXUS 3.5*32mm支架,恢复血流TIMI3级(图6)。
一周后出院,出院3月,电话随访无胸痛发作。




(图1-6)
讨论 :
根据支架血栓发生的时间将其分为急性支架血栓(支架术后24 小时内发生的血栓)、亚急性支架血栓 (支架术后24 小时到30 天内发生的血栓)、迟发支架血栓(术后30 天到360 d天的血栓)和极迟发支架血栓(360 天后发生的血栓)四类。为了减少诊断问题造成的偏差,建议将支架血栓分为确诊/证实、很可能和可能三类,本文报道的病例属于是极迟发支架血栓。
药物洗脱支架(DES)应用以来,发生迟发血栓的报道逐渐增多,导致迟发血栓的确切机制并未明确,可能与内皮化延迟或内皮功能异常、多聚物过敏、血管的正性重构导致支架贴壁不良、动脉瘤形成、较早停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等多种因素有关。此外,部分学者认为,晚期血栓还可能与DES的大量超范围(Of-labe1)应用有关。DES超准范围应用于未获批准的指征包括:非常小的血管、慢性闭塞病变、分叉病变、左主干病变、支架内再狭窄、多支血管病变、大隐静脉桥病变和急性心肌梗死等。
本例患者是在两次应用金属裸支架的情况下发生迟发血栓,分析原因:1.由于在第一次支架后发生再狭窄,再次在原部位植入支架,双层支架可能导致支架贴壁不良,内皮化延迟;2.第二次支架后再次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在再狭窄的基础上发生支架内血栓。支架内血栓的处理原则:1.高度怀疑发生支架内血栓应加强药物治疗,可给予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包括应用糖蛋白IIb/IIIa受体拮抗剂,加强抗凝治疗;2.尽早行冠脉造影检查以证实,并给予血运重建治疗,包括紧急PTCA及支架植入术,或紧急搭桥手术。
药物洗脱支架及金属裸支架均可发生晚期血栓形成,支架内晚期血栓虽然可怕,但绝不是什么 DES的“棺材钉(nailin the coffin)”只要选择合适的适应症,坚持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加强基础研究,DES晚期血栓的问题一定能够妥善解决。
作者介绍:
姜铁民教授: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医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于1989年完成天津市首例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具有丰富的心脏血管介入治疗的经验,包括多腔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PTCA、冠状动脉支架、冠状动脉内血管超声、肥厚梗阻型心肌病化学消融、快速心律失常射频消融、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覆膜支架、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肾动脉支架及周围血管病的介入治疗。累计完成心脏介入手术5000余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