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C2009]方唯一教授采访

国际循环 2009/7/17 17:53:00

《国际循环》:作为今年东方会继续教育论坛的坛主,请您谈谈继续教育论坛的情况。

方唯一教授:继续教育论坛是东方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在临床中心工作的医生。这些医生平时很少有机会参加国内或国际的会议,对新指南认可的内容,包括大家已形成共识的循证医学方面的知识了解得比较少。今年继续教育论坛涉及的内容包括冠心病、介入治疗、二级预防,还有运动医学,这些方面的高水平内容将使中青年医生接受到已得到肯定的知识,用来指导临床工作,从而提高整体的临床水平。今年的继续教育论坛除了有冠心病、介入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方面的综述性讲座以外,还增加了病例讨论内容。今年论坛的主讲教师都是各个学科的权威教授,是各大三甲医院的主任。明年可能进行一些改革,可以请在某个领域有独有见解的医生来讲,不一定是三甲医院的主任,这样能够吸引更多的医生来听讲。

《国际循环》:您能否对药物洗脱支架术后引起的冠状动脉瘤的治疗谈谈看法?

方唯一教授:国外有报道,在药物洗脱支架开始使用之前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较低,现在随着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它相对比较多。目前还不很清楚它的机制,可能与药物本身对血管内皮的修复功能有关,也可能有其他的原因。即使一旦出现,它也没有太大危害,还没有看到血管破裂的报道。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由于血管和支架之间有空隙,必然导致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得不是很通畅,可以影响血液的流速、流量,也可以影响血液成分在整个血管中的分布,其中最有可能受到影响的是血小板。血小板一旦受到负压力作用,它就会变形,血小板变形后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因此,治疗上第一要减少这种血管空隙现象的存在,第二要减少血栓形成。目前还没有有效的药物可以治疗,他汀类药物对改善血管壁损伤是否有效,现在还不是很清楚。而减轻血管损伤的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否有效,也不是很清楚。一旦有这样的情况出现,需要延长抗血小板治疗时间,二联抗血小板治疗就要长期进行下去。目前还没有做过这方面的系统观察,不能确定哪种药物有效。个人认为,降脂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药物结合起来使用,对减少所谓的血管瘤现象可能有益,至于结果到底如何还需要继续研究。

《国际循环》:您在去年12月发表了一篇“多排螺旋CT对于冠脉阻塞病变术前评估及术中指导作用的文章”,文中说,CT成像显示钙化面积大于50%的患者,介入治疗的失败率明显升高,那么对于这部分患者,多排螺旋CT是否可以作为一种判断最佳治疗方法的参考手段?

方唯一教授:CT是一种很好的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方法,尤其是双源128排机器出来后,诊断的效果更好。它可以精确地看到血管壁和血管腔内是否有钙化;第二,它可以帮助诊断支架内是否有阻塞;第三,它能够间接帮助我们识别心肌弧的类型。我的一个博士生做过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发现,如果血管腔严重钙化,如血管腔一半以上都钙化,这种钙化必然导致操作起来支架的放置不到位,尤其是对于严重钙化的狭窄病变;第二是球囊扩张有打不开的可能,可能有穿孔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病变严重钙化的患者,尤其是严重纤维化的成角病变患者。因此,对于病变钙化的患者,我们在操作时要注意,如果钙化在局限部位,可以做介入;但如果整个血管都呈弥漫性钙化,或者呈多点严重钙化,这时选择介入治疗不如进行搭桥手术。也就是说,不是所有的严重钙化病变患者都能进行介入治疗。对于多支血管弥漫性病变、严重的多点钙化病变,患者进行介入治疗的花费很大,为什么不可以去做搭桥手术?严重钙化病变主要发生在中等大小的冠状动脉,血管远端很早就已经发生钙化,而搭桥手术可以置换血管。从患者的经济角度、治疗的安全角度,以及成功率角度来看,搭桥手术都优于介入治疗。因此,对于严重的多点弥漫性钙化病变患者,介入治疗的失败率比较高,建议进行搭桥手术,当然这并不是说这样的患者都适合搭桥手术。

《国际循环》:我们知道,相对于裸金属支架,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的发生率已经降低很多,但是,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再狭窄发生率还是较高。对于临床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发生再狭窄的患者,将如何选择治疗策略,请谈谈您的经验?

方唯一教授:现在临床上有药物洗脱支架和非药物洗脱支架两种。设计支架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球囊扩张后出现的夹层问题,因为后者容易导致闭塞性血栓,次要目的是解决一些病变的再狭窄。有了支架,夹层问题得以处理,闭塞性血栓问题也得到解决,另外,它也可以降低再狭窄率。但是,由此而来的问题是,和球囊相比,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率降低,但是再狭窄率仍然达到30%~40%。因此,这个阶段就用抗肿瘤和免疫抑制的药物来设计支架,以便抑制血管内皮增生,从而降低支架的再狭窄率。过去临床上一般选择单支血管病变的患者来做试验,结果发现,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率很低,几乎为零,但是,临床也发现,单支血管病变对于置入药物洗脱支架的效果不是很明显。现在发现,单纯裸金属支架对于左主干病变、弥漫性病变、钙化病变、分叉病变等不是有效的治疗,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再狭窄率确实降低,再狭窄率为5%~10%。但是,如果为了防止再狭窄,所有患者都使用药物洗脱支架,那么其他绝大部分没有发生再狭窄的患者,不仅治疗的费用很高,而且需要长期服用二联抗血小板药物,药物的毒副作用也增加,这不是好的结果。那么到底置入什么类型的支架比较好?现在我们开始回归,因为的确发现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也有再狭窄。而对于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的再狭窄,应该如何处理?一般的经验是,再放置一个支架,放置一种不同药物的支架。因为再狭窄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可能的原因有血管内膜过度增生、支架没有完全打开、支架网孔分布不均等。其他的方法有搭桥手术、球囊扩张。再次球囊扩张后出现再狭窄的比例只有10%~20%,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国际循环》:现在药物洗脱支架的应用很广泛,它是否能取代裸金属支架?

方唯一教授:个人认为,药物洗脱支架不会取代裸金属支架,现在中国药物洗脱支架的使用率高达90%。但是,从循证医学的角度来讲,对于大于等于3.5 mm的血管,放置药物洗脱支架的效果并不比放置裸金属支架好,至少统计学分析没有发现二者有显著差异。但是,这两类支架对哪些病变的效果有差异呢?答案就是左主干病变,左主干病变的血管一般都大于3.5 mm,需要放置药物洗脱支架,放置裸金属支架是不行的。另外,虽然血管很大,但是,如果病变呈弥漫性钙化,那么裸金属支架与药物洗脱支架的效果也没有什么差别。而且,裸金属支架对附近组织没有什么不良影响,对晚期血糖的影响很小,患者的经济负担很低,对近期需要进行外科手术的患者也很安全。所以,个人认为,不是药物洗脱支架取代裸金属支架,而是裸金属支架回归它原来的地位。
 


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