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循环首页>正文

[ESC2007]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溶栓治疗或转院直接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比较

The DANAMI 2 trial investigators presented 3 year follow up of their landmark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which compared fibrinolysis to transfer for primary PCI in STEMI patients

作者:国际循环网   日期:2007/10/18 17:48:00

国际循环网版权所有,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侵犯版权者必予法律追究。

    达到100%的随访率再次证实了DANAMI 2研究在实施质量方面的优异性。随访所获得的主要结果是:当初在试验第30天时显示的、在综合了死亡、再梗或中风等因素的复合研究终点方面的临床获益,在随访三年后依然基本得以保持。但是,由于在DANAMI 2研究之后又涌现了一些新观点,所以由再梗发生率下降而带来的临床受益也应结合临床研究进展予以考量。

    1、尽管溶栓治疗失败发生率介于40%至50%,但是补救性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实施率仍然非常之低,仅为1.9%(注:之后证实了补救性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受益的REACT研究在当时尚未得出结论)。

    2、氯吡格雷的使用仅限于随机分组后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但是,我们已经从CLARITY研究中获知,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防止再梗方面非常有效。

    3、随机分组后30天内接受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实施率较低。而已有三项随机试验(分别为GRACIA 1、CAPITAL MI和SIAM III)提示溶栓后早期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临床受益(与此相反,ASSENT 4 PCI研究显示,紧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无效)。即将公布的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CARESS研究比较了溶栓后行早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与实施药物治疗策略(仅允许溶栓失败后行补救性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疗效,其结果将有助于针对DANAMI 2的研究结果进行更为透彻的解读。

    最后还有一个更具推测意味的观点是: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心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其临床结局显著优于在其他医院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这一结果或者反映了大型经皮冠脉介入治疗中心在临床操作质量方面的优势,或者源于治疗中心的患者在溶栓后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比例更高。

    总而言之,DANAMI 2在当时就曾经改变了医生的临床治疗习惯(这一改变是正确的),而且试验结束三年后的随访研究证实:相关治疗方式依然有效,而且与先前的研究结果相符。为此,请大家一起来祝贺我们的丹麦同仁!

版面编辑:国际循环



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介入治疗

分享到: 更多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招贤纳士
声明:国际循环网( www.icirculation.com)对刊载的所有文章、视频、幻灯、音频等资源拥有全部版权。未经本站许可,不得转载。
京ICP备15014970号-5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17-0063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3353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50541号
国际循环 版权所有   © 2004-2025 www.icirculatio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公司名称:北京美赞广告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阳门北大街乙12号天辰大厦1座1409 电话:010-5129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