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循环》:请您简单介绍一下 “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与过去的东方介入会有何联系?
葛均波 :这次是首届“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与原来的东方介入会没有任何关系。既往所举行的各种会议对学术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上海市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会的专业委员希望能把大部分会议整合在一起,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也避免专家疲于奔命,由此诞生了“东方心脏病学会议”。为使会议成为一个品牌,特意取名东方(oriental)。“东方”并不限定于一个区域,既可以是“小东方”也可以是“大东方”;可以指中国,也可以指亚洲。东方会是一个综合性会议,包括了从心血管领域基础研究到临床实践、从诊断进展到治疗讨论各个方面的议题。会议设“高血压”、“心力衰竭”、“介入”、“心脏节律”、“结构性心脏病”、“预防心脏病”、“肺循环”、“基础研究”及“心血管影像” 九个论坛。来自国内外的各界与会专家在“东方会”这个品牌舞台上,充分展示各自的研究成果。
《国际循环》:您如何评价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发展?近几年冠状动脉支架得到极大发展,从金属裸支架到药物支架直至目前的生物降解支架,您能谈谈生物降解支架的进展吗?
葛均波 :毫无疑问,介入技术在过去的心血管疾病治疗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们看到介入治疗只是一个手段,它是一个姑息性治疗,仅依赖介入技术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也不能彻底治愈一个疾病。介入治疗只是对狭窄的血管进行血运重建,我们应该一分为二来看待这项技术。金属支架及药物支架的出现毫无疑问对心血管疾病的治疗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其优缺点,药物支架也有尚未解决的问题,如血栓形成问题。
今后会不会有更好的治疗手段包括更接近生理性的新型支架呢?目前生物支架还有很多技术性问题没有解决。我们已经在国外进行了内皮前体细胞CD34抗体洗脱支架的研究,在支架表面包埋CD34抗体,使其可捕获循环血液中内皮祖细胞(EPC),这些EPC可分化为成熟内皮细胞,从而加速病变局部内皮化,最终抑制再狭窄。由于CD34抗原是EPC,所以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些临床上的负面问题。虽然有缺点,我们不能对它全盘否定,毕竟新型支架提供了新的手段。新型的可降解支架植入后会完全降解,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但支架还要多长时间才能应用于临床仍无法确知。因为血栓问题而放弃药物支架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新生事物出现总有他的优缺点,关键在于如何发扬优点、回避缺点,科研的进步是永远不会受阻挡的。
《国际循环》:几年前您组织了一个慢性闭塞病变(CTO)的俱乐部,您能谈谈CTO的一些关键性进展吗?
葛均波 :国内一部分医生处理CTO病变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功率高低与技能有关,但CTO病变最大的问题在于存在的并发症会对病人造成危险。当时我想怎样才能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CTO并发症的经验需要大家互相交流,所以500多名业内人士组成了一个俱乐部,将自己的经验整合起来与大家分享,使其他人少走弯路,从而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减少并发症的探索过程很复杂,新技术的发展可能对CTO病变起了很大的作用,日本有几位医生做的很好,国内选择合适的器械成功率一般在90%以上,不太有经验的医生成功率在50%左右,所以我想出一本书把经验告诉大家。
《国际循环》:本次大会设置了九个论坛,分别设了九位坛主,这种情况在国内是比较少的,您能否谈谈这样安排主要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葛均波 :任何会议的组成都有一个组委会,这样使得会议可以很好地运行。设置多个论坛,为的是把任务分给大家,发挥众人的力量把会议办好,这也是为什么组委会把原来的分散会议都集中起来开的主要原因,保证各个论坛的质量。
《国际循环》:您作为心血管影像论坛的坛主,请向我们介绍一下心血管影像学方面的最新进展情况。
葛均波 :自从上个世纪末开始了心电图的应用,心血管诊疗技术发展到今天,X光、超声波、CT、磁共振显像、核素、一直到今天的MRI技术都和影像学分不开。影像学的进展主要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来进行正确的临床治疗。近几年影像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包括在超声的基础上有了造影、组织多普勒显像,这样可以评价心肌功能、心肌的灌注;另一方面,这几年的发展走向功能评价,通过多普勒检查、心肌灌注来评价心肌的功能。影像学的发展,从有创到无创,争取最少的花费、最小的创伤,把疾病筛选出来,进行正确的诊断和临床治疗。